林皖红买肉小说

郑关西是我的同学,个子不高,由于营养过剩,长了一身的赘肉,他的嗓门特高,说句话,二里半的长街有半条街的人都能听见,他的力气也不小,一百多斤的半片猪,两手一举,便能轻松的挂在肉钩上,此刻他正忙的不亦乐乎,一个顾客刚走,他便对着长长的队列喊着:“下一个。”

我就是下一个,他分明看到了我却视而不见,我并不会因此而生气,我已经习惯了,那时没有几个人将教书匠放在眼里的。

我赶紧上前一步:“买半斤肥肉。”

特地强调肥字是因为肥肉能解馋,由于买的少,我有些不好意思,压低了声音,仅限于我和郑关西听到。

郑关西看看我:“你怎么这么抠门啊,买半斤肉给谁吃啊?”

我相信,这句话,这街上最少有一半人听到了,我的脸立刻羞的通红,人穷志短吗,我那时工资不高,只有三十几元,家有七口人,可想而知,生活的负担是多么的沉重,我已记不清家里有多长时间没沾荤腥了。

郑关西嘴里说着,手却没闲着,割了一小块肉,又砍下一大块骨头,称好后递给我。

“能不能不搭骨头啊?”我希翼的看着郑关西能看在老同学的面子上少搭点骨头。

郑关西白了我一眼:“都不要骨头,我这肉还怎么卖?”

半斤肉有二两骨头,这骨头搭的也太多了点,我想说排在我前面的李主任为什么没搭骨头,可人家手里有要票才能买到的白糖、布匹……我一个穷教书的,能和人家比吗?说多了,只会自讨没趣,我心里虽不舒服却没有再说什么,伸手掸掸衣服,身上的粉笔灰便飞扬起来直扑郑关西,郑关西响亮的打了个喷嚏,瞪了我一眼。

这年的夏天特别热,那时不像现在,有空调,有电扇,那时却什么都没有,到了晚上,人们热的不能睡,都拿着扇子到外面乘凉。等我到了镇东头的老槐树下时,这里已经聚了不少人,郑关西也在这群人里。

“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吧。”我的建议得到了热烈的响应,我看了郑关西一眼,他也和大伙一样正期待着我的开讲,我不怀好意地笑了一下,开始讲了下面的故事。

故事讲的是三个儿子养一个老人的事情,子女多是那时的一个特征,老人含辛茹苦养大了三个儿子自己也就老了,再也不能劳作了,他有三个儿子因此并不担心养老的问题。

三个和尚买水吃,在老人的养老上三个儿子互相靠上了,生病了连个端茶倒水的人都没有,这事很快被街坊们知道了,三个儿子出门时街坊们便对他们指指点点。

倍感压力的三个儿子不得不想出应对的办法,为了避免在赡养老人方面出现不公,老大建议:“今后老爸在我们三兄弟家轮流过,一个月一轮换,你们看怎么样?”

老二看了老三一眼:“我没意见。”

老三见两个哥哥的意见都统一了,自己又找不到反对的理由,只得表示赞成:“那就这样吧,先从老大家开始。”

就这样,弟兄三人达成了轮流赡养老人的共识后又想到了一个新问题,如果哪家虐待了老人岂不是大家跟着背黑锅,这个责任还是要分清的,于是兄弟三人约定,每到一家前都要先称一下老人的体重,离开时再称一下。

时间过的很快,老大家和老二家都轮过了,到了第三个月,老人称了体重后就在老三家住了下来。

老三俩口子不是东西,好的自己留着,舍不得给老人吃,眼看一个月快过完了,老人日渐消瘦下来,老三发愁了,按照原先的约定,老人离开时是要过称的,虐待老人的事不就露了陷?

老三的老婆骂老三:“没用的东西,亏你你还是个屠夫,家里有的是骨头,到时,在老爸的身上绑上几根,重量不就上去了。”

老三觉得有理:“只要老爸离开了这个家,他们再说什么也没有用。”

在称体重时老三便悄悄的给老爸的身上绑上了骨头,老爸的体重明显比来时重了不少,老大有些疑惑,这么消瘦的老爸体重怎会增加呢?他不听老三的解释,对老人的身上检查了一下后发现了端倪,就骂老三:“给别人搭骨头也就罢了,给你老子也搭骨头。”

我说完后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郑关西,大家的眼睛也瞟了过去,想起平时买肉的事都明白过来,于是大家心照不宣的笑了起来,郑关西虽然明白但不好发作,气哼哼的摇着扇子走了。

人生易老,转眼到了二十世纪,我也退了休,在家无所事事,老伴怕我憋出病,干什么事都要拉上我,就连买菜也要我陪着,对我来说倒也其乐融融,怪不得人们常说少年夫妻老来伴,此话不假。

这天到了菜市场,老伴说:“买点排骨吧,小孙子想吃糖醋排骨。”

老伴说着就往卖肉区走去,现在和过去确实不好相比,以前就一家国营肉铺,现在是一溜好几家个体摊位,他们的服务态度特好,郑关西也从国营变成了个体,离老远就喊老同学,我们走过去时,他还冲我老伴亲热的喊嫂子。

郑关西还像以前那样胖,但体力却大不如以前了,只不过中气还是那样足,一点也看不出是六十多岁的人。

老伴在肉案前左挑右拣,然后指着一块排骨说:“给嫂子称二斤。”

郑关西就忙活开了,在剁排骨时他的嘴可没闲着,他说:“老同学,买点肥肉吧,这回保证不搭骨头。”

我知道他还拿当年的事调侃我,现在有谁还吃肥肉啊,买骨头还嫌骨头上的肉多哩,便说道:“你还记得当年的事?”

郑关西笑了:“有几人能忘记往事呢?”

是啊,流逝的岁月可以冲淡一切,但带不走人们对往事的记忆。

纸质报刊联盟

排名不分先后

热忱欢迎兄弟报刊加盟选稿

《安徽工人报》副刊胡茂勇《安徽法制报》副刊陶必福《东部》杂志李明亮《贵港日报》副刊高瞩《北海日报》副刊庞白《未来》杂志王贤友《乡音》杂志姚文学《曲靖日报》副刊黄官品《东方文学》杂志付力《旅游散文》杂志张昌爱《皖西日报》副刊流冰

本刊编辑

赵克明戴晓东庄有禄王明军庆红

项宏苏恩李同好

值班编辑赵克明

美术编辑杨文民戴剑

林皖红,爱好码字,有作品在《四川文学》中旬刊、《中国石化报》等数家报刊刊出,有十数篇作品在《姚李征文》等全国性征文大赛中获不同等级奖。

《分水岭》投稿须知

?可以是见诸报刊作品,但必须未在其它


转载请注明:http://www.bxlianxiang.com/afhzp/53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