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的主城区也就是厦门岛,去过的人都知道,就那么一点点,但是就是这么一块弹丸之地,在闹市区,却隐藏着一座遗世独立,闻名遐迩的植物园,依山而建,傍水而居,气势磅礴,气质非凡。如果你要来厦门,那么千万要抽出一天时间过来厦门植物园,因为在园内,有一处国内数一数二的沙生植物区,有多牛逼?和多肉君一起来看看吧!
远眺厦门植物园沙生区,仙人掌、大戟科、夹竹桃科、龙舌兰等肉肉和谐相处,蔚为壮观。不远处就是厦门闹市区了。
仙人掌与多肉植物是一类非常奇趣的植物类群。它们不但形态千奇百怪,完全不同于普通植物,生理活动也与一般植物不同,多为景天酸代谢:夜间吸收二氧化碳等废气,同时放出氧气,对改善生态及美化人居环境均起到良好的作用。从15世纪开始,这类植物才被人们发现,不久很快风靡全球。我国大约在上世纪20年代开始有人引入栽培。厦门植物园从建园初期至今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一直把它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如今,厦门乃至福建已成为国内栽培此类植物的重要地区。
在这里,你看到的,除了肉还是肉!
上世纪60年代,国内多肉植物有了初步的发展,包括少数几个植物园,有了较系统的引种规划,但好景不长,十年动乱,这种外来植物被当做“资本主义的毒草”,几乎到了绝迹的边缘,关键时刻陈榕生先生(原植物园主任)把这类植物及时转移到了部队寄养,才免遭一劫。到了上世纪70、80年代,厦门植物园的多肉植物如同“星星之火”有了一定的发展,90年代是发展的黄金时代,直至新世纪,厦门植物园在引种、生产、园林应用与栽培技术研究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的进步。
厦门植物园能有今天的成就,背后藏着多少辛酸的往事。
仙人掌与多肉植物是厦门植物园最具特色和竞争力的专类植物。多肉植物从少到多、从弱到强、从温室栽培走向露地栽培、从单一的生态类型发展到多种生态类型并存等等,初步形成了种类繁多、生态各异、风格独具的专类植物展览区。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是与几十年“引种不辍、追求不止”的园林精神密不可分的。引种驯化成果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赞扬和有关专家、学者的肯定,为我国多肉植物的推广与应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经多年的栽培积累,厦门植物园引种驯化并收集多肉植物共有40余科近种(包括变种、品种、类型等)。其中不乏有世界名种,如百岁兰Welwischiamirabilis、猴面包树Adansonia等,极为稀有珍贵;有的为厦门植物园特有,如樱麒麟Peireskiagrandifolia、Espostoalanatavar.mocupensis、三角树状大戟Euphorbiasp.、龟纹木棉Bombaxellipticum等,这些植物不仅成为游客亲睐的一道亮丽风景,也是青少年科普教育的一本活教材。
樱麒麟Peireskiagrandifolia绝对是仙人掌中的异类,叶片繁盛,花朵美丽,一般人很难看出这是仙人掌的一种~
每年樱麒麟花开时,整个厦门植物园沙生馆犹如笼罩在一片红云之中,非常美丽。
著名的三角树状大戟Euphorbiasp.,沙生区到处可见。
三角树状大戟的果,如果对的时间来,你就能看到啦~
我园系统研究了我国引种多肉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结合厦门独特的自然气候条件,栽培技术上勇于创新,如栽培基质配方、嫁接技术、实生苗栽培技术、大苗移植与防台(风)抗倒技术、珍稀种类的繁殖技术等,这些技术实用、可操作性强。在国内首次成功繁育垂枝葡萄瓮、武伦柱、土人之栉柱、龟纹木棉、大戟阁等珍稀种类的实生苗。
武伦柱幼苗Pachycereuspringlei
传说中的龟纹木棉小苗Bombaxellipticum
这么大的晓裳Espostoalanatavar.mocupensis,在国内实属罕见。
气势磅礴的金琥群
在多肉植物的园林造景上,厦门植物园有独特的园林造景艺术风格。这一造园手法,不仅能突显多肉植物景观的意境,增加了感染力,协调了群体与个体的统一美,更能增强多肉植物的形态奇趣、超俗脱群的另类韵味。近年来,厦门植物园将多肉植物的园林应用推向公共场所,如厦门海悦山庄、厦门市外国语学校门前街头和厦门会展酒店等,成为了厦门靓丽的一张名片。
厦门海悦山庄园林小景
厦门会展酒店屋顶绿化小景
综合分析国内外相关植物园的基本情况,根据厦门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年秋,厦门植物园首次提出将部分多肉植物用于露地栽培并进行园林造景艺术探讨,建立了国内最大的多肉植物室外展示区,该区的建成是我国多肉植物在园林应用推广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牛逼哄哄的露天沙生园,一年四季都是肉,近在咫尺的肉,这可是国内独一家!
期间,厦门植物园研究总结了多肉植物露地栽培配套的关键技术措施,如雨季排水防涝、防台等难点问题;对参试种类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适合厦门地区露地栽培的多肉植物共19科63属余种;首次在国内编制整理《仙人掌与多肉植物名录》、《多肉植物物侯期记载表》和《多肉植物抗逆性记载表》;撰写出版了国内第一本比较全面介绍此类植物的专著《仙人掌与多肉植物大全》,为我国多肉植物栽培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这本书多肉君也拜读过,几乎是我的第一本多肉启蒙书!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对外交流的加强,这种外来植物在我国已成为时尚花卉,正所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国内各大知名植物园,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南京、重庆等地的植物园,都辟有较大规模的专类植物展览区。这里不仅应用了大量的多肉植物,而且在新、奇、特、大、广方面都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北京植物园在多肉植物种质资源上居显著优势,而厦门园林植物园则在种类应用与推广方面独树一帜,形成了南北对应、相互借鉴、共同发展的繁荣景象。深圳仙湖植物园、重庆南山植物园和华南植物园多肉植物区的建立曾先后得到了我园的援助。
深圳植物园多肉植物主展区
厦门植物园代表福建省或厦门市参加了多次展览,屡获佳绩:99昆明世博会,大型室内展览“生命之歌”荣获金奖,这一力作所产生的巨大艺术震撼效果,无数观众为之所倾!堪称我国多肉植物室内造景艺术的典范;08香港花展,一举夺得最高奖---最具特色园林奖。本展园营造独具特色的多肉植物室外展景观,体现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共迎奥运的情结,诠释了“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
99’昆明世博会大型展览“生命之歌”
仙人掌与多肉植物区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沧桑,在前40年中,由于栽培场所、技术队伍、引种渠道等条件的局限,发展缓慢,几起几落,使原本大放异彩的仙人掌与多肉植物,框囿于狭小的标本楼上,广大游客难以一睹芳容,真可谓“锁在深闺人未识”。自0年6月新展区落成,这一状况彻底改观。多肉植物区现有室内和室外展区两部分。室内展馆有展览温室三座,分别为仙人掌科植物展馆,0年建成对外开放;多肉植物展馆,专门展示仙人掌科以外的各科多肉植物,5年春节正式对外开放;森林性多肉植物展馆,年春节开馆;室外展区约50亩,辟有仿生态种植区,场景壮观,国内首创。
昔日的仙人掌与多肉植物标本楼
全国首创的森林性多肉植物展馆,谁说多肉不能长在树上?
多肉植物展馆,想看景天?有!超级多,自己去看看吧。
仙人掌植物展馆,经常有人长枪短炮这里拍个一天!
现在多肉植物区每年接待数以百万计的中外游客,知名度不断提高,这里不仅是厦门植物园一个主要的专类园区,而且成为厦门市对外开放并展示风采的重要文明窗口之一。如果你来厦门,只去鼓浪屿、曾厝垵、中山路,不来厦门植物园,那么真的是等于没有来过哦!
最后猜猜,下图是本文中提到的一种肉肉的果实,也是厦门植物园的“特产”之一哦,能猜到是什么吗?
注:本图文获得官方授权,任何人未经许可不得用于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