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连载消失的记忆十八惹祸的l

北京皮肤病哪家医院好 http://m.39.net/pf/a_6171978.html

/5

22

农历四月十一

第/十/八/章

惹祸的“王八”

赵文华从年开始就在新安分场经常开手扶拖拉机,当时单位里有两辆手扶拖拉机和一辆小四轮车,都只能载一吨的货物,而新安分场下属单位要运输的东西很多,仅靠这些车辆根本就完成不了运输任务。

年,上级单位又给分场配备了一部"丰收-27"大型拖拉机,也就是二十七匹马力的拖拉机,这种拖拉机由车头和拖斗两部分组成,中间用一个大插销,把车头和拖斗连接起来,车头有两个小前轮和两个大后轮,只有大后轮有刹车制动装置,拖斗的四个轮子都没有刹车制动装置,但拖斗能装载三吨的货物。开始的时候和赵文华一起开拖拉机的有杨先明、郑仁文和曹雪广。他们先后都是程大鹏师傅的徒弟,可是没过多久,总场就把程师傅调去筹建竹编厂了。负责安排他们工作的是分场工业办公室主任,几个同事之间也没有明确分工,就一条,领导叫你干什么,你就去干什么。

到了年赵文华在新安分场开拖拉机的历史虽然有几年了,但还不是一个正式的驾驶员,因为开了几年拖拉机都没有办过驾驶证,还经常做机修工作,准确的说来只是个拖拉机临时驾驶员。别的单位大拖拉机驾驶员办了驾驶证,而新安分场大拖拉机才买了一年多,只是郑仁文以前在县畜牧场跟着那里的大拖拉机驾驶员学习了一些时间,而且从隘口电站工地出来以后,他看到基建队有一辆25一k大型拖拉机,新安大队也有一辆和新安分场相同型号的丰收一27型大拖拉机,钢炉厂一车间也有一辆东方红大型拖拉机,新安分场附近只有三辆大拖拉机的驾驶员办了驾驶证。郑仁文就经常跟驾驶员师傅们套近乎,所以比较熟悉,自从新安分场大拖拉机来了以后,他就去开,也开得还好,遇到不懂的事情时又去问师傅们。

当时新安分场还分配来了一辆东风12型手扶拖拉机时,曹雪广以前在分场是开手扶拖拉机的,只不过当时他开的是很小的五匹马力的手扶拖拉机,所以曹雪广自然而然接手了那辆东风12型手扶拖拉机。

当全县很多公社的生产队都有了手扶拖拉机的时候,县农机局和交管站就分别在不同的地方举办了手扶拖拉机驾驶员考试。

到了年底,新城县交管站和农机局派人来到大青山科研站,进行了手扶拖拉机驾驶员考试,曹雪广使开着手扶拖拉机去考了驾驶证。等曹雪广考试后,赵文华就开了他的手扶拖拉机,也去参加了考试,领到了一本手扶拖拉机驾驶证。

赵文华因为和郑仁文、曹雪广都住在一个房间,新来的拖拉机都是他们开,赵文华只能去开程大鹏师傅拼装的小四轮车。虽然分场领导没有确定谁开什么车,但都是一起工作多年的同事,也不好去争,平时他们在房间也会一起交流开车的体会,遇到事情紧急的情况,而他们不在场的时候,赵文华偶尔也去开一下拖拉机,再说每个人都想办一下驾驶证,而且手扶拖拉机的考试比较容易,只是考试一下车辆起步、换挡、掉头、刹车、停车等一些简单操作技术,这些赵文华平时都已经熟练了,所以很容易就通过了考试。

郑仁文因为一直都在开大拖拉机,他对手扶拖拉机不感兴趣,所以没有去参加,后来发生了一件事,让他不安心工作了。

情况是这样的:一天上午下大雨后,张来福书记家的菜园里面跑出来一只王八,因为菜园就在他们宿舍边上,王八跑到他们房间门口来了,被郑仁文看到,他便抓了起来,拿到房间给赵文华看,那只王八和一般的甲鱼相似,只是背上的花纹不同,整个背部布满了六角形图案,是桔黄色的双边六角花文,赵文华从没看见过这种东西,郑仁文说是王八,赵文华也没当回事,就出去开四轮车运木料了。

中午下班以后,赵文华在分场食堂吃过饭后回到房间,当时郑仁文也吃过午饭了。他一直都不在食堂吃饭,而是用一支废旧的消防铁皮喷雾器自己做的煤油炉烧饭吃,平时也不会去食堂买菜,都是从家里带来的霉豆腐、腌菜等咸辣菜,很少吃新鲜蔬菜。那天他把那只甲鱼也煮了吃了,还告诉赵文华味道很鲜。

可是没过一会儿,张飞鸿就来到了宿舍,先问赵文华:“小赵,你看见一只王八没有?”

赵文华心里一惊,知道王八已经被郑仁文吃掉了,但不好说,就回答张飞鸿:“我上午去水轮泵大锯台拉木料了,没有看到。”

他又问曹雪广,小曹也说不知道。又去问郑仁文,还没来得及开口,就看到郑仁文的桌子上有一小堆骨头,郑仁文知道瞒不过去,就实话实说:“被我抓到了,已经煮了吃掉了。”

张飞鸿也不好说什么,就告诉他们:“这是父亲的朋友在大山里抓来给我父亲配药的。”然后就回家了。

郑仁文这才知道闯下大祸了,心想:张来福书记早在文化大革命时被造反派抓来批斗,被“八大金刚”那些人打得伤势很严重,这些年一直都在吃药,好不容易得到一只配药的王八,养在菜地自己挖的小小水塘里,只是这次雨下得太大走了出来,竟被自己抓来吃掉了,岂不是自找麻烦么?

张来福书记家就在菜园那边,隔他们房间只不过十来米距离,大声说话都可以听。张书记听到飞鸿这么一说,当时心情很不好,发了脾气,说了一些难听的话,声音很大,他们在房间都能听得清楚,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事,但是他说归说,对郑仁文还是不会怎么样的,赵文华和曹雪广也就没当回事。可郑仁文就不一样,他想得太多,他认为张书记肯定对他有不好的看法了,于是,从这件事发生以后,他回家的时候就要父亲去找人帮忙办理调动手续。

那个时候要办理调动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好在他父亲在新城县工作多年,又曾经是个县里的领导干部,熟人多,路子广,很快就拿到了职工申请调动表格,并联系好了接收单位。郑仁文填写好表格以后,就交到分场办公室,办公室主任把表格送给张书记批示,张书记看到他填的这张表时,脸色变得很难看,真的不高兴了,什么话也没说,一气之下,就在这份表签了字,让他拿到总场人事科去办调动手续。

大青山垦殖场是省管的单位,而郑仁文的接收单位是新城县福山垦殖场,单位性质虽然相同,还是要通过县劳动局上报给省劳动厅垦殖场管理局等部门批准,才会下调动通知,要办好整个调动手续需要一个时间过程。

就在他等待调动的这段时间内,县交管站和农机局决定在县农机站举办全县大型拖拉机驾驶员培训班,大青山垦殖场也得到了通知,总场及时将通知转发到了各分场,郑仁文既然已经办理调动手续,分场领导就不可能会让他去参加培训了,而把刚刚复员退伍的方友华分配到赵文华一起来开拖拉机。并且通知赵文华和方友华两个人去县农机站参加培训学习,这次的学习机会,让赵文华认识了很多公社的大拖拉机驾驶员同行,有的还成为了朋友。

接到通知以后,赵文华和方友华就来到了县农机站,东山分场的小邵和小沈也来参加培训了。这次培训时间是十几天,前几天学习交通规则理论知识,每人发了一本《交通规则》和一本厚厚的《拖拉机驾驶员读本》。每个公社都有人来参加,共有三十多个学员。经过《交通规则》考试后,再学习移库技术,也就是桩考,还有路考,培训班结束后,每个学员都得到了一张大型拖拉机驾驶《学习证》,要求是在师傅的指导下才能开车学习,学习证驾驶员不得单独驾驶车辆,但大青山垦殖场的学习驾驶员在单位里开大拖拉机都是没有师傅带的,都是单独去运输开车,为此有一次运货去县城,还被抓了一次,罚款两元,还好没有取消《学习证》。

赵文华和方友华拿到了《学习证》以后,除了完成日常的运输工作,一有空就练习桩考技术,寻找适合的场地,只好经常去学校的篮球场上,画好桩线练习桩考,张飞鸿和曹雪广也经常来练习,赵文华和方友华都会把自己学到的方法认真教他们。有一次郑仁文来了,看到张飞鸿和曹雪广都能顺利完成桩考操作,让他大吃一惊。因为他尽管开了比较长时间的大拖拉机,但真正的桩考技术,还是没有接触过。

小沈和小邵的条件比较好,有汽车司机师傅会把诀窍教给他们,所以他们练习得非常棒,在路上碰到赵文华和方友华时,也会停下来向他们显摆一下,吹吹牛皮。

在赵文华和方友华学习期的三个月之中,郑仁文的调动手续办好了,他去了福山垦殖场红旗瓷厂做机修工作。赵文华和方友华学习期满后参加了桩考和路考,桩考是移库,路考内容是坡上起步、换挡、紧急刹车、调头和停车等有关内容,通过考试后赵文华和方友华都拿到了驾驶证,成了一名正式的大拖拉机驾驶员。年的年底郑仁文调走以后,曹雪广也调到垦殖场农工商公司去了,先后又有张飞鸿,徐兵等同事调来开拖拉机。

赵文华和江春花的婚礼定在年春节初六,时间只有几个月了,可是做家具的木头还没有买来。方友华告诉赵文华去隘上卖木头的人那里买,因为和那里的人打交道的时间比较多。两人算了一下就是最简单的家具也要一个多立方米的木头,赵文华又没什么积蓄,就把情况跟方友华说了,方友华说这些木头大概需要五十元左右。可以分批去买,每次拖拉机去隘上拉木头时带个一两根,多带几次就差不多了。

赵文华这样就顺利的分了几次买,终于把木头买齐了。为了做这套家具,赵福根又去了一次大青山章仁家里,章仁答应用业余时间尽快就把这套家具做出来。元旦刚过章仁就把家具一张高低床一张五斗厨,一张九斗桌,因为江春花说他哥哥会做两只樟木箱子,所以做了一只箱厨,还有两把椅子,都运到了新城,并请了一个油漆师傅来做油漆。

赵福根家只有两间住房,又要空出一间给赵文华结婚就显得紧张了,他只好借了单位的一间十来平方米的办公室用来临时居住。

大年初四,那天正飘着雪花,赵文华和堂弟把买来办酒席的鸡、鸭、鱼、肉等礼物,用自行车送去四十多里路以外的江春花家,江春花因为父母都已过世,哥哥姐姐也没要什么彩礼,只是请了一些亲戚朋友和邻居吃了一顿喜酒。

初六那天,赵福根单位的小吉普把江春花接到了新城,江春花带来了陪嫁的两只樟木箱子,里面装了一些衣服、蚊帐和日用品。赵福根也只是请了单位上的领导和同事,还有附近一些邻居办了十几桌酒席,赵文华的几个同学刘佬仔他们也来了,还有程远峰和张飞鸿同事也来了,张飞鸿告诉赵文华,是父亲一早起来就催他来的,叫他别忘了小赵的婚礼。婚礼虽然热闹,也是比较简单。

初七上班,江春花带了一些糖果去厂里,厂里的同事们凑份子给江春花送了毛毯、热水瓶、茶盘、茶杯日用物品,赵文华也带了一些果于去大青山,那时大家工资都很低,办婚礼也是紧巴巴的。成家后不久,才买了二十八元一台木壳小型半导体收音机。

当时赵文华父母为办婚事向契家借了五十元钱。但没过一个月,赵文华的契娘因为家里发生困难就来要债了。由于契娘多次来催债,父母一下子也拿不出钱来还她。还好江春花陪嫁的箱子里带来了一百五十元钱。这些钱是她参加工作以来平时省下来的,她对赵文华要求不高,只要过平平淡谈的日子就可以。赵文华星期天回来后,妻子问了他家里向契娘借钱的事情,就从她那些钱中拿了五十元还给契娘。

江春花每天要走几华里路去新城县郊区牧瓷厂上班,赵文华和他只有星期天才能在一起生活。她当时工资才二十多元,和赵文华的工资加在一起也只有五十多元。买木头和做家具,都欠着人家的钱,还是显得有些紧张。江春花一直工作到女儿出生前一个星期才休产假。国庆节前女儿出生了,由于营养不太好,女儿出生时个子也比较小。

江春花休完产假去厂里上班,因为要给女儿喂奶,就用长长的布条做绳子,把女儿系在身后,背着女儿去厂里。在工厂对面村庄上,请一个婆婆照看女儿。有一段时间,为了不来回跑路,她就在厂里集体宿舍找了一个铺位,住在厂里。好在女儿很乖,不哭不闹,只要有人抱她,也不惧生面孔,很多单身青年男女工人都很喜欢她,他们下班后都来抱她去玩,人们逗她玩时,总是那么高兴,笑嘻嘻的,人见人爱。

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赵福根把小孙女送到了烈士公园幼儿园,老师中有一位姓李的是赵文华的同学,赵文华有时候去公园接女儿时,她就会把女儿在幼儿园里的情况告诉赵文华,有了这个同学照看,赵文华自然放心。

江春花下班回家都比较晚,不可能有时间去接送女儿。只是赵福根有空时去接,没空时就由赵文华的妹妹去接。有一次女儿下课了,别的小朋友都被接走了,女儿等了很久没有人来接,在老师们又不知道的情况下,自己一个人从幼儿园摸着不熟悉的路,走了三四里回到家里。家人们看到三岁多的小孙女走回来,才想起忘记了去接她,都吓了一跳。江春花回家后知道这件事,很不高兴,等赵文华星期天回家时,着实把赵文华责怪了一顿。

江春花很辛苦,每天要完成厂里紧张的工作任务,还要辅导女儿,教她唱歌、认字、给女儿讲故事。她买了一本《夜的故事》和一本《伊索寓言》,每天都要给女儿讲一个故事,年幼的女儿哪里知道,紧张的工作任务而劳累了一天的母亲,早已疲惫不堪,总是吵着:”再讲一遍,再讲一遍……”,要妈妈把故事一遍又一遍讲给她听。

女儿上小学不久,暑假期间贪玩,不好好做作业,江春花在厂里做瓷器产品贴花工,就把女儿带去,要女儿剪花纸,女儿看到五颜六色的花纸,就高高兴兴剪起来,剪得多了,手痛起来,不肯剪了,江春花就对女儿说:“你不愿剪花纸就好好做作业,两样由你选一样,总是想着贪玩是不行的!”女儿只好老老实实去做作业。

小说连载

消失的记忆(一):新年的到来

小说连载

消失的记忆(二):欢乐的校园

小说连载

消失的记忆(三):走进大青山

小说连载

消失的记忆(四):参加工作第一站

小说连载

消失的记忆(五):工地上的伙伴们

小说连载

消失的记忆(六):神秘的半导体

小说连载

消失的记忆(七):跟着师傅学电工

小说连载

消失的记忆(八):风波

小说连载

消失的记忆(九):惊心动魄的枪声

小说连载

消失的记忆(十):决定命运的路口

小说连载

消失的记忆(十一):“充军”营林队

小说连载

消失的记忆(十二):老孟的故事

小说连载

消失的记忆(十三):集体过大年

小说连载

消失的记忆(十四):大战“红五月”

小说连载

消失的记忆(十五):新安分场打杂工

小说连载

消失的记忆(十六):黄泥坑“双抢”

小说连载

消失的记忆(十七):挑战高考的伙伴

来源:风雅黎川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bxlianxiang.com/afhzz/519.html


当前时间: